常见的玉石评测角度,你关注的有几个?
如何判断一块玉的品质呢?
看颜值……
看价格……
看谁买……!
那么,当一块玉石摆在我们面前,该如何评测它的品质如何呢?
由于玉友来自全国各地,接触的玉石品种也不尽相同,所以很难统一讲解;但三少曾给大家分享了便于认识玉石的一扇窗——从雕刻角度看玉石。
今天三少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,打开这扇窗之后,我们还可能会接触到哪些常见的玉石评测角度呢?
可以从三方面来看。
一、看雕工
我们大多数玉友,接触到的玉石都是雕刻出的成品,只有少部分做雕刻、懂加工,爱收藏的朋友才会接触原石。所以第一个关注角度,就是雕工。
一块玉石的雕工是数控雕刻(电脑雕刻),还是人工雕刻?是数控雕刻、是超声波倒模、还是机床雕刻、还是激光雕刻?如果是人工雕刻,雕工水平又如何等等。这些,都是需要我们从专业角度评测玉石的关键。
(三少作品·富贵有余)
从雕工角度评判玉石,需要我们了解一些玉石雕刻的知识。比如,雕刻工具的特点,人工雕刻的难点与关键等。通过对《玉雕説》系列文章的学习,相信大家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会有所提高。
二、看玉质
不论原石还是成品,我们关注的另一个核心就是玉质。玉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玉石上做工的雕刻精细程度、易保存程度和可升值空间。玉质相关的评测名词比如:润度、水头、种地、熟度、白度、脂粉度、硬度、韧度、光泽度,还有鉴定证书上常见的密度、结构、成分、折光率,以及前面提到的细腻度、纯净度,等等。
(温润的籽料和田玉)
看到这些是不是有些眼花缭乱呢?对于没有接触过玉石的朋友,难免会有这种感觉。但不用担心,因为我们在实际评测时,并不是每项都需要参考,而且不同的玉石品类我们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。
咱们先撇开现在这些评测角度,回归本源了解下。玉石之所以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和“玉徳”密不可分。最早,孔子曾总结了玉石的“十一徳”,一起了解下:
子贡问于孔子曰:「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玟者何也?为玉之寡而玟之多与?」
孔子曰:「非为玟之多故贱之也、玉之寡故贵之也。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:
温润而泽,仁也;
缜密以栗,知也;
廉而不刿,义也;
垂之如队,礼也;
叩之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;
瑕不掩瑜、瑜不掩瑕,忠也;
孚尹旁达,信也;
气如白虹,天也;
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;
圭璋特达,德也。
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。
《诗》云:『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』故君子贵之也。」
——《礼记·聘义》(古诗文网)
注:
玟,[ mín ] 古同“珉”,像玉的石头。(读[ wén ]时, 玉的纹理,代指美玉。)
刿,[guì],刺伤。
诎,[qū],戛然而止的样子。
孚尹旁达,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,比喻品德高尚纯洁。
“十一徳”中提到的玉石特点,大家可以同上面的评测角度加以对照筛选。然后,可以结合自己所接触的玉石,梳理总结出有所侧重的评测角度。
三、看稀缺性
物依稀为贵,是我们公认的论价标准。此物如果是大家都喜爱的玉石中的稀缺品类,无疑将更为珍贵。所以对一部分追求升值空间和特殊意义的客户而言,在选购玉石时,就会把稀缺性单品作为玉石评测的重要标准。
有代表性的比如奇石收藏者,和田玉籽料爱好者,手工雕刻追随者等等。在不可再生资源和难以复制的单品面前,稀缺性是不可忽视的评测指标。因为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,只能因缘而得。
(俱乐部天然红皮“达摩”籽)
小结
三少刚开始接触和田玉时,一直听师父和朋友们说这块油分如何,那块油分如何?简直就是一头雾水……
后来在雕刻过程中,逐渐发现,一块和田玉在自己手中持握久了,背面和雕刻面就会有明显不同——手指或手掌接触频繁的背面,有种被滋润的油润效果。以我现在的理解就是,和田玉在手部温度作用下,“溢”出了油润光泽,真正算是“润泽以温”。而有些玉石,再盘摸,也依然给人一种干涩的感觉,这才对油分有了一个更为直观明了的概念,对和田玉有了一个入门认识。
所以在大家接触,学习玉石过程中,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很重要。入门后,再去了解该玉石的其他特点就会容易很多。雕工和稀缺性都比较好理解,关键是玉质部分,后面三少会挑几个结合实例介绍,欢迎关注。